勇敢、坦率談論「性」 專家親臨世新性別所解迷思

文/性別研究所
圖/性別研究所
編輯/公共事務室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舉辦107年度「性/別的研究、批判與實踐講座」,於13日邀請性治療、性教育專家曾寶瑩與學生共同探討「性」的迷思,也引導同學勇敢、坦率地談論「性」,不再覺得談論性是件難以啟齒或害羞的事。

曾寶瑩指出,台灣目前存在對性的迷思前三名分別是:我們不能談「性」、我們害怕「性」、「性」是不需要學習的。她認為性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婚姻關係裡,若無法清楚描述性的「感覺」,將會為生活帶來許多困擾。

在華人社會,從孩童時期普遍接受較傳統的家庭教育,使國人對於性的認知即使有限也不敢多加詢問,導致大家只要一提到有關性的話題就會顯得緊張、尷尬。曾寶瑩接著問大家從小的性教育經驗,大部分的人回答性教育是在教女生的月經、男生會勃起,以及性器官的構造等內容。

曾寶瑩指出,許多老師會在健康教育課程播放墮胎的影片,來讓學生知道墮胎是可怕的,藉以告誡學生不要有婚前性行為,但她解釋道,此舉不但不會減少青少年對性的慾望,只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性是可怕的」的印象。

近期「性平教育」因公投案使各界激烈討論,曾寶瑩指出,性教育要學的不只是性器官、第二性徵,也不能只是教學生要會保護自己、保護身體,更應該教育性器官的哪些構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哪些反應。她舉例許多被性騷擾或被性侵的女性,在被侵犯的過程因生理有所反應就以為自己心理是接受的,以致於無法堅決地叫對方停止。

曾寶瑩直言,驚嚇是因為沒有概念或觀念去解釋自己身體的反應,若加害者具有權威的,會導致受害者更不敢反抗。她擔憂錯誤或匱乏的性知識會讓類似的事件不斷發生,也指出近期像是「陰道是無菌的」、「性器官不是自己的」、「第一次性行為一定會很痛」等毫無根據的言論,造成大眾對「性」的恐慌與錯誤的認知。

「我們能改變嗎?」曾寶瑩最後期許同學,經過這次關於性的討論,大家能更重視「性」,也能在日常多和身邊的人聊聊性的各方面議題,若從小就能建立起正確的性觀念與性知識,便可以更瞭解自己的身體,也能勇敢地拒絕任何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行為。

 

圖一:學生們聚精會神聆聽講師帶來的精采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