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課程介紹
(一)必修課程
女性主義理論
本課程旨在引介女性主義之理論及流派,以檢視不同流派的女性主義對性別不平等議題的理論分析,研究取向及社會實踐;聚焦於探討不同流派女性主義的歷史淵源,分析方法,及社會改造方案,以提升學生對不同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的瞭解,省思與實踐。
性別研究專業研討
本課程旨在介紹國內外性別研究的發展歷程,以提升學生對性別研究的專業認同。本課程探討國內外婦女運動與性別研究的緣起,成果及現況,引導學生檢視社會運動與學科發展的脈絡與關連,反思性別研究者在台灣的學術定位與歷史任務,以提升學生對性別研究之專業認同與學術投入。
性別社會學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應用社會學觀點探析性別議題,尤其強調以宏觀視野檢視父權結構及其相關制度;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學想力,用以探析父權結構及其衍生之性別議題;強調學術理論與性別現象之交叉檢視。
性別研究方法
本課程將引領學生熟悉與理解性別研究的方法論、研究主張、研究策略及具體之研究方法,內容包括問題意識之形成、文獻探討、資料蒐集與分析、學術研究倫理等議題,俾使學生具備未來執行性別研究之相關知識、技術與能力。本課程將聚焦於女性主義學者如何挑戰主流知識與理論,以及如何與強調「中立」與「客觀」之實證主義展開對話。透過課程講授與實際操練,學生將討論並理解,性別理論與女性主義政治如何形塑/影響提問的方式與內容、蒐集的資料類型,以及如何定義研究者與當事人的關係,並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實際運用於碩論研究之上。
(二)選修課程
性別研究選讀
本課程旨在透過研讀性別研究相關原著,引介性別研究之多元議題與取向,以培養學生跨科際之視野;並藉由英文原典之選讀,協助學生提升英文閱讀效能,以加強學生對性別研究相關文獻之近用與掌握。
性別研究學術實踐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引介性別研究相關學術知能(如:學術研究之專業倫理、認知、態度及技能等),以協助學生適應研究生生涯,提升完成學業之動機與效能。本課程並將含括從事性別研究社會實踐相關議題之討論與交流,以協助學生思考參與社會實踐及運動之態度與策略。
質化研究方法
本課程旨在講授質化研究的理論、策略、方法與技術,內容包括質化研究的理論基礎、質化研究的設計、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等。課程安排除了課堂上理論或方法的教學外,並包括教室內外實際操作練習,讓學生能對質化研究有整體性的理解,並且能實際運用在研究上。
性別研究論文寫作
本課程旨在介紹性別研究學術論文之論述規範,以提升學生寫作學術論文之專業知能。本課程引導學生熟習學術論文之論述知能,包括:如何形塑問題意識,如何回顧文獻脈絡,如何設計研究方法,如何整合研究資料,及如何建構理論論述,及如何呈現學術論文等。
女性主義社會服務
本課程旨在藉由協助學生參與社會服務,提升女性主義之社會實踐,並引導學生檢視台灣社會之性別現況,以交叉檢驗女性主義理論、實踐與本土社會之性別現象。本課程將協助學生進入性別研究相關機構見習/實習,並引導學生省思女性主義理論與社會實踐如何落實於組織運作與日常生活。
論文研究
透過個別指導的方式,獨立完成一項研究,並以論文形式完整呈現表達。
1.「性別與傳播研究」課群
性別與傳播研究
本課程旨在提供一套性別、媒體與傳播議題的理論綜覽,將闡明性別觀點的重要性,並藉性別觀點來理解與質疑媒體再現中存在的性別及種族刻板印象、性別角色與異性戀規範架構。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的全球與在地範例,課程閱讀教材將涵蓋多面向的主題,例如:廣告、跨性別再現、「外籍新娘」現象、網際網路以及社交(交友)網站等。
性別與網路專題研討
此課程旨在以性別觀點去探究電腦與網路文化。並對下列議題有 更深入的瞭解:一、介紹西方女性主義為何與如何發展性別與科技研究;二、介紹90年代新興的網路女性主義;三、探討網路研究目前的重要議題;四、探討網路科技所帶來的衝擊。
2. 「性別與文化研究」課群
性別與文化研究
本課程旨在探討文化研究領域中與性別及女性主義攸關的思想潮流,以性別的觀點探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文化形式與意義,並聚焦於認同、意義、再現與權力等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議題,介紹並討論以下主題:女性主義與文化研究、文化與性別意識型態、性別、再現與媒體文化、主體性與性別身份/認同、性別化主體的社會建構,以刺激學生思考性別在日常生活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背後的權力關係。
性別,知識與權力
本課程旨在透過核心文獻的研讀及討論,深入探討晚近傅柯的研究中知識與權力異常密切的關係;而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研究,則讓我們了解知識被製造的過程,充滿社會及研究者個人因素的操控,所謂的價值無涉及客觀被質疑有待重新思考;而女性主義的出現,更讓我們了解知識發展中的男性宰制。
親密暴力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檢視國內外親密暴力相關現象之理論論述及防治實務。課程內容聚焦於婚姻/伴侶/約會暴力等現象,並同時探討性別、階級及種族等面向如何體現於親密暴力中。詳言之,本課程將含括:異性戀/同性戀、原住民/新移民及不同性別施/受暴者等主體之親密暴力分析。此外,本課程亦將檢視國內外親密暴力防治之社運、立法及介入歷程及相關省思。
性別與身體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透過課程講授及文獻閱讀與討論,以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醫療的理論觀點,探討性別與身體的社會、歷史及文化建構,主要議題包括女性、男性及同志身體的社會建構、身體與性別認同、身體與權力。
性別與消費專題研討
本課程是以文化研究的角度,透過歷史學、人類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的理論與文獻,探討性別與消費的各種議題,從歷史論述、購物、時尚、食物、身體、科技及媒體等不同消費範疇,揭露性別與消費關係背後的社會建構、認同與權力關係。
同志研究
本課程嘗試的是一個跨學科的同性戀研討。從歷史、藝術、文學、社會和心理的角度中我們希望對同性戀的現象做一個學術性的理解。目的不僅在於將學術、正常和人道的攸關同性戀的理解,同時也在於破除強迫異性戀主義對人性的傷害。
性別與流行文化專題研討
本課程探討流行文化與性別之關係。希望以批判性的女性主義視角檢視媒介如何描繪、再現、建構性別,而這些建構如何轉變成文化規範或社會的習俗,特別會去關注流行文化在型塑性別、種族、與階級的概念之影響。
女人、身體與老化專題研討
本課程是從性別和年齡的雙重角度,對女性身體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對女人、身體與老化的論述與研究進行脈絡化的整理,探索老年女性身體研究的難題與論辯空間。老年女性身體的研究是個多向度、多層次的議題,包括揭露老年女性身體所隱含的生活經驗、社會實踐,以及老年女性身體所承載的符號象徵、所體現的社會秩序;本課程將探討年齡與性別歧視如何形塑老年女性的身體經驗?現代抗老企業、整形科技的發達,到底是開發老年女性的身體潛力,還是進一步增強年齡歧視?是抗拒老化、增強老年的價值,或是否定老化、貶抑老年?在性別歧視與年齡歧視的社會脈絡中,老年女性能否在年輕和美貌之外創造超越性的老年尊嚴與價值,找回身體的自主性?
性別與性學專題研討
本課程探討人類性態(sexuality)如何受到性別(作為具強制性的二元分類、作為制度化的社會關係、作為主體的認同展演)的形塑,及性別如何受到性態的建構。本課程透過多元性態的揭露,期以建立多元性別文化。
女性主義小說研究專題研討
本課程藉由引介與細讀數種不同時空脈絡,文化生產條件,(複數)社會現實的女性主義小說家所書寫的代表著作,來檢視在近代歷史的生成與演化當中,性別政治隨之興起與形成競逐力量的複雜與去線性發展。課堂要求學生必須真正的閱讀小說文本與隨堂所附的理論資料,從事非想當然爾的性/別分析。
本課程將以近十位的英文與中文名家作品為主要閱讀材料,以左翼性別理論的視野來檢視近代兩百多年來的唯物歷史生成,在深入歷史經緯的梳理與重返,鄭重追究當中的文化視界、文明構築、情感政治、慾望、肉身想像、人類性等議題的彼此交錯與辯證。
情慾與色情專題研討
本課程的問題意識在於「情慾」與「色情」的繁複政治性,深入探索企圖治理管控這兩造的勢力與倡議,並且就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慾望/語言等介面,從事細緻的耙梳與論證。課堂的討論議題會包括性政治(politics of sexuality)的種種介面,包括性的多重樣態(例如戀物僻,用藥的性,愛滋的性,無性戀,氾性戀,性/別怪胎,身體改造,科技與肉體,異度空間愛欲,多偶,亂倫,國家粉紅清洗等),性的工業與勞動,情色與色情之間的衝突與博奕,色情讀物對於常態性別政治的批判,性的解放與跨物種世界觀等等。
本課程所沿用的材料包括時事評論,期刊論文,事件報導,以及影像題材等,進行方式包括呈現理論層面的深入分析,同時兼顧各式情色事件的多層次解讀。
性別與文學專題研討
基於對性別與文學的研究興趣,在每週的課堂當中,我們會以新的視角來閱讀所謂的主流文學,古典經典作品,色情與情慾小說,非寫實小說(例如科幻小說與奇幻文學),圖像文本,輕小說等文類。在看似森羅萬象的文本譜系當中,性、性別、階級、種族、族群、知識生產與構築、乃至於世界觀視差的種種角力與鬥爭,會是我們在閱讀這些理論與創作時的重要課題。
3.「性別與政策研究」課群
性別與政策研究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了解議題的政策制定過程、政府相關部會的性別議題與國際組織的性別議題以促進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實際參與,並培養學生議題倡導的能力。
性別與法律專題研討
本課程以女性主義法學理論及性別研究為理論基礎,探討社會中各層面各領域無所不在的性別歧視。由台灣觀點出發,本課程旨在探討法律在消除或強化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扮演之特殊角色。
性別,婚姻與家庭專題研討
本課程從婚姻與家庭的相關理論(如功能論、系統理論、衝突論、符號互動論、交換論、女性主義觀點和家庭生命週期論)和研究方法出發,探討社會變遷下社會、文化因素及個人心理因素對當代婚姻關係與家庭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同志與性少數法律專題研討
本課程希望首先探討台灣同志與性少數社群面對法律體系的經驗,探究法院體系與法律規範文化如何再現同志與性少數社群為「它者」,進而對其所處困境視而不見或無法積極協助,甚至成為性/別壓迫的來源。接著,本課程將引介其他國家同志與性別少數社群面對法律體系之經驗,透過法律與文化的比較,勾勒未來台灣同志社群進行跨行別運動之可能方向與進路。
本課程將法律視為社會制度之ㄧ環,探討產製法律主體與法律客體的文化情境與條件,進而將法律改革作為文化生產、社會運動變革的重要場域之一。本課程討論議題將包括性別認同、性認同、同性婚姻、(跨性別)情慾、子女收養、人工生殖法草案、變性手術相關法規、反歧視法、刑法民法修法、性別平等工作修法等。
性侵害與性騷擾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引介性騷擾及性侵害相關理論及研究,以提升學生對性別暴力議題的研究知能及防治實踐。本課程檢視性騷擾與性侵害之多元樣態與理論分析,並凸顯女性主義理論的分析觀點及社會實踐,以激發學生對性騷擾及性侵害本土知識建構及防治實踐的省思與批判。
性別與勞動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引介性別勞動的歷史性動態及相互影響之機制。透過檢視分析勞動歷程的各種性別動力(作為具強制性的二元分類、作為制度化的社會關係、作為主體的認同展演),本課程揭露性別勞動中的結構性限制與變遷的能動性。
CEDAW的理論與實務
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CEDAW),並在1981年正式生效,內容闡明男女平等享有一切經濟、社會、文化、公民和政治權利,締約國應採取立法及一切適當措施,消除對婦女之歧視,此一公約可稱為「婦女人權法典」。 自2012年起CEDAW具台灣國內法效力。本課程將介紹CEDAW之理論與實務運用,希望透過課程討論讓學生理解性別歧視之意義,與共同設計台灣在地消除對婦女歧視之議程。
性,愛情與法律: 法律案例研討
本課程運用文化、社會、法律與女性主義性別研究視角,來解析法律體系眼中性/別, 愛情與關係。除特別著重於台灣的具體司法實例,將視野放眼全球,思考如何推展經由女性主義仲介又不損激情的互為主體愛情觀及在地實踐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法實務專題研討
本課程將以社會、文化、法律與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理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理論與實務,包括本法之立法歷史與精神,校園性騷擾防治、學校課程設計、性別敏感的學習環境營造等等。
校園性別事件理論與實務
本課程旨在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等事件,探討調查處理程序之理論與實務,以提升學生因應校園性別事件防治之專業知能。
校園性別事件教育輔導
本課程旨在針對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事件當事雙方,引介教育及輔導相關理論與實務,以協助學生有效因應校園性別事件當事雙方之教育與輔導工作。
性別教育專題研討
本課程旨在透過女性主義觀點,引介性別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協助學生提升從事性別教育之專業知能。